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八章 抽水马桶 (第2/4页)
。在地狭人多的福建漳州等地,红薯在明末甚至成为了主要粮食作物,养活了当地许多人。 台湾的土壤和福建类似,多为红土,同样适合红薯的生产。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是到了富庶的江南一带,红薯就受到了冷遇。大量使用红薯后会造成腹胀等一系列不适,不适合作为主食,红薯的价格十分低贱。江南的百姓们栽种水稻收成很好,不愿意栽种红薯。 再往北红薯产量下降,也没有它在福建那样受欢迎。洪承畴曾经在陕西推广高产的红薯,结果差点激起民变。 不过说红薯低贱那是相对于大米和面粉,如果在灾荒时节,红薯是可以救命的。 李植几年前就在天津引进了红薯,作为冬小麦收割完后栽种的轮种植物。收获的红薯大多由养猪场收购,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所以李植对这钟作物十分熟悉。 李植看着那些红薯,若有所思,问道:“郑晖,这红薯在台湾一年产量有多少斤?” 郑晖拱手答道:“国公爷,台湾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若是管理得当,这一亩春薯能产二千五百斤,夏薯能产一千五百斤,合计一亩一年能产四千多斤。” “若是把红薯作为主粮,这一亩红薯田就能养活四个成年人,十分可观。只是吃多了红薯肚子会不舒服,这年头只要有米吃,没人愿意吃薯。” “好东西!明天早上让厨房做红薯粥给我喝!” 李植赞叹了一句,不再多说,掉转马头往其他地方骑去。 #### 农历五月已经是台风季节了,五十三艘轮船急着回天津往日本贩卖货物,往天津返程。李植满载着从郑家那里抢来的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