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_第五百三十八章 抽水马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八章 抽水马桶 (第1/4页)

    抢完了郑芝龙的家产,李植率领舰队回到了新竹,在新竹城中休息了两天。网

    此时是农历五月初,已经是盛夏,台湾的白天十分炎热。李植白天躲在郑晖修建的“津国公府”里休息,随意翻看了几本古书。到了晚上,李植带着亲卫出去逛了逛。

    新竹晚上海风很盛,把6上的炎热都吹散了。

    郑晖知道李植出门,赶紧从参将府里赶了过来,陪李植视察。

    李植检查了新竹的养猪厂,养羊厂,又提议到乡间看看。

    郑晖是个有水平的管理者,新竹的水利设施建的很完善。乡间除了有龙尾车灌溉,还建有水坝。水坝拦高水位后,郑晖从水坝后面形成的水库里修水渠出来,用水渠灌溉远离河岸的土地。

    李植骑马行在在乡野间,放眼望去只看到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稻田,在月光下绿油油的。

    此时天气炎热,农民白天躲避烈日不出来劳作。到了晚上好多农民在田间锄草作业,到处都是忙碌的情景。

    李植信马由缰,带着亲卫一路往东走,走到了一大片茎叶低矮的作物面前。那植物从田垄上生出一片一片的叶子,每片叶子有小半个巴掌大。那一片区域,方圆几里,种的全是这种作物。

    李植仔细看了看,好奇问道:“郑晖,这种的是红薯么?”

    郑晖答道:“国公爷说得没错,这是红薯。新竹的百姓比较富裕,要吃rou。养猪厂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猪食,我们鼓励农民在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种植红薯,也种了几十万亩的红薯。”

    李植点了点头。

    红薯是从新大6传来的作物。和玉米、马铃薯不同,红薯传入中国后立即适应了中国的土壤,获得了较高的亩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