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文明的浩劫 (第5/6页)
史上的第一个博物馆及孔庙部分建筑由此被毁。 但即便是战火也仅仅只是毁坏了学宫的一部分。如今稍微上点年岁的邯江人都知道,在如今邯江学前街北侧有一大片古建筑。学宫建筑恢弘、匾额林总,尤其是东西两侧竖有金山石的下马石,上面赫然镌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甚是庄严森然,令人肃然起敬。这里就是邯江县学的所在地。 元代书画大师倪云林的老师王仁辅所撰的,其中“卷三下”学校条载:“州学即旧县学也,在州城西南三百步,宋嘉祐三年邑令张诜始创为之。”这时邯江县学最早的记载。但从与孔庙相关的历史看,邯江县学的形成时间似乎比所载的北宋嘉祐三年还要早。 由于县学历来为国家诏定,因而邯江县学的形制、规模及功能和全国各地的县学基本都是一致的,东轴线为孔庙部分,主要建筑有戟门、大成殿、尊经阁、文昌阁、名宦、乡贤、忠孝亭和两庑等,功能主要是纪念和祭祀孔子;西轴线为学宫部分,主要建筑有状元坊、明伦堂、讲堂和两庑等,主要功能是教育和培养学子。其建筑虽经千年兴废,但基本轴线及其对称性都是不变的。 八十年代初邯江县学除了戟门、三幢建筑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幸免与难。但周围的那些建筑却在邯江第一**拆迁中被全部拆除了。现在原本的学宫被淹没在了一片现代建筑中间。孤零零地明伦堂和讲堂被冠以“邯江县学古建筑”和“邯江县学古碑刻”的名义“保护”了起来。原本建于明代的“戟门”,则不伦不类的成了一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