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_第2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2节 (第4/9页)

代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偏重,那在大炎朝又该如何呢?

    为什么非得有偏向?相辅相成不是更好?

    “大贤论养民之政教之务,本而...”(注)几乎是一鼓作气,几百字又落在了草稿纸上,文思泉涌之时,连后心的寒意都唤不回他的知觉。

    直到最后一笔落下,谢景行才放下毛笔,揉了揉手指。

    三道四书题到此时便全部完成了。

    只剩下四道出自尚书的题目。

    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道四书题完成时,早已到了午时三刻,该是用午食的时间,可谢景行却没有拿过一旁考篮中正微微往外飘出香味的八宝珍和软饼,而是又将写满的稿纸铺到另一侧,等着墨迹晾干。

    又一张空白的稿纸等着被墨迹涂染。

    不需再多看题目,方才一扫而过的题目还印在脑海中,《尚书》是谢景行的本经,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他都牢记在心。

    四道《尚书》题,分别是《虞书·舜典》中的“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出自《周书·冏命》“下民祗若,万邦咸休。”;《商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和《周书·旅獒》“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注)

    题目虽然五花八门,可谢景行已完全将心神全部沉浸于作文中,甚至不需要从脑海中将题目从《尚书》中挖出来,只是闪念间,一篇篇文章就经由他的手一笔一画落在了纸上,cao翰成章,不外如是。

    第189章

    将七道题目的草稿打好后,谢景行回过神才觉出身体虚软,连忙喝了姜汤,又垫了肚子。

    即使如此,他还是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