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骆养性和言官联合逼宫 (第3/4页)
一省除了负担种地百姓的日用以外,还能养活起六到七成左右的京城百姓日用。如此一来,京城对包括漕粮在内的粮食输入渠道的依赖就不会太大,哪怕是靠卖粮都能将这个口子给填平。 只要粮道上不容易被人拿捏住,改制就能大范围的推行。还有就是人才的问题,士绅集团掌握着人才供应通道,大改制后很容易被他们来个釜底抽薪,搞非暴力不合作,出现官员大范围辞职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地方官府停摆的问题。有了煤山的监贡生,这个问题也就不怕了。这帮监生,也经历过了皇庄工作组的基本业务锻炼。当个基层官员,没有大问题。他们敢抽薪,朱由检就敢换大梁。wap. 监生们不同样出身于士绅集团吗?他们会不会罢工?以后世对中国士绅集团的了解来说,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别人的倒霉就是自己的机遇,朱由检敢打包票,只要让监生们有机会顶大梁,今天科举出身的官员罢工明天煤山的监生院门槛就能被上杆子过来的人给踏烂。在大明三条腿的蛤蟆可能不好找,可找人来当官根本不用发愁。 所以说只要能解决改制之初的衔接问题,剩下的人才供应根本不用发愁。科举考试受益的人群,在整个大明的读书人阶层最多不过一成,还有无数科举失利的落魄读书人等着天上掉一个机遇哪。 刮骨疗伤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哪还等什么?今天先给在座的重臣们吹吹风,等九、十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