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3/7页)
八年前的事,焉知这人证从何而来!” 他向陛下拱手,怒问崔瑜:“按都察院所说,我对沈家是威逼强买,既他们惧我之威,为何此时又敢上京来告?我又听闻沈家之子现为游商,家资至少千两,真是我府上逼迫,又岂能容他们在京逍遥!岂非两相矛盾了!” “当年沈氏子年幼,不敢相抗国公府邸,被迫远走;今他长为成人,尤记长姐,不甘屈辱,隐姓埋名上京来寻,可见到的竟只有长姐的牌位!”崔瑜字字心痛,“理国公府若非威逼,何需让人背井离乡躲去扬州?” “并非你府上良心尚存,不愿取沈家人性命!”他亦拱手向陛下,“是你们虽胆大包天,却还知大周有纲纪律法,陛下在上,不敢当真逼死人命、留下把柄,又以为三千两银子能买断沈家人的良心,所以疏忽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理国伯又只向陛下叩首。 “买卖奴婢,本是各家常见之事。当日买下沈氏,亦在衙门里签过身契,合规合法!若只因臣心存不忍,出手大方了些,便断定臣违法乱纪、败坏德行,臣,虽死犹冤!” 他大声哭道:“这沈氏原是纪——” “只论强买民女一事,理国伯勿需顾左右而言他!”崔瑜断喝! “三千两银子,买一条人命,真是好大一笔钱,好大方的出手!”他亦向陛下俯身拜倒,“请陛下恕臣言辞不敬!” “崔爱卿,”皇帝准许,“但讲无妨。” “多谢陛下。”崔瑜转向理国伯。 “那沈家虽非显贵,却原是世代读书之家,沈氏祖父便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