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至高皇权 (第1/5页)
解缙、杨士奇没有站出来反对,并不是不想反对,而是知道反对了也没用,何况朱允炆已经在拿抑制土地兼并当作考题考校太子执政能力了,你打算让太子考个鸭蛋,信不信将来太子拉清单? 没有人不心疼,解缙家的地不少,江西老家的地收敛着收敛着,还都超过了八千亩,杨士奇够清廉了,但有了儿子之后,在老家也购置了三千亩地。 没错,这些大佬手续合法,证章齐全,可问题是,这个八千亩,那个三千亩,不是他们自己开荒开出来的,而是直接购置百姓手中的田产。 无论过程多合规,造成的结果是: 地方土地开始大量集中到士绅富商手中,百姓手里没田了,只能当佃户。 佃户什么生活待遇? 问问朱五四,实在不行问问朱重八。 只要来了灾荒灾疫,先死的肯定是一无所有,寄人篱下的佃户,死了之后,没个好心人,你连下葬的地都没有,只能曝尸荒野。 ????????????????文官经常说以史为镜,可惜每个人天天照镜子,就是没天天翻历史,距离朱五四死才六十来年,距离开国也才四十来年,这群人都忘记当初没土地的人干嘛去了。 消灭一批地主,成为新的地主,维护地主利益,形成地主势力,腐烂,又被一批啥都不是的干翻,新的地主出现…… 这是封建时代的历史周期,也是利益使然。 动了大家的利益和蛋糕,那是要拼命的,哪怕你是皇上,也得捍卫自家利益。 文官在这件事上很坚定。 但问题是,面对强势而又有手段的建文皇帝,文官集团在缺少带头人的情况下,基本上也就是街头吵架的大妈,呱噪一顿之后,还得回家该干嘛干嘛。 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