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89章 (第1/3页)
如此低的价格自然是有其中的深意的。 一方面是为了倾销大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粮食,大明的粮食产量太大了,自身消耗不完,不仅仅大量的用来酿酒、喂养牲畜,还需要大量的出口,才能够消化这些粮食,让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 不然这粮食年年丰收,但年年卖不出去,这农民自然而然就不会去种那么多的粮食了,会转向去搞养殖、种蔬菜水果之类的。 另外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粮食来掌控全世界。 谁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一切。 廉价优质的粮食大量的出口,欧洲、波斯、奥斯曼等地区的人似乎好像是占到了便宜,花很少的价值就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粮食。 当初欧洲发生大饥荒,那可都是靠着大明帝国的廉价粮食才顺利的度过去的。 但是因为长期的廉价粮食源源不断的输入,自己本国的农民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种粮貌似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因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不仅仅没有大明人的粮食好,而且价格上还要比大明人的粮食价格更高很多。 大明人种粮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一个农民种植几千亩、上万亩,粮食的脱离、碾磨等等也都是使用机器,非常的高效而快速,质量又好。 自己则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不仅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质量又不好,根本就竞争不过大明人的粮食。 这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卖不出价钱,这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会打击一些大贵族、领主的积极性。 很多的大贵族、领主什么的,他们有着大量的土地,依靠收取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粮食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和来源。 当粮食的价格一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