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1626_第六十七章高山流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高山流水 (第2/6页)

子《高山流水》。

    这是一曲十分幽远自然而且意味深长的曲子,属于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

    相传是春秋时期先秦的著名琴师伯牙所创,一次他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山野之中独自抚琴,感怀知音难觅,放眼天下无人可作知己时,却不想此时一个樵夫钟子期砍柴路过此地,竟然能领会伯牙曲中之意。

    听了前半段曲子,随口而出“峨峨兮若泰山”,从曲中听说伯牙心胸广阔,能装天地之大,泰山绝顶,一鉴众山的那种雄浑与壮丽,同时也体现伯牙独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的高雅气质。

    而伯牙心里惊异,以为此人只是无意说中了,再接着把第二部分曲子《流水》弹出。

    而钟子期吸之又言道“洋洋兮若江河”,把曲中那种汹涌奔流的气势道说。

    而钟子期同样感怀于伯牙琴声中的高远志向,也是随琴声高歌,与琴声相合。

    自此,伯牙才相信他是因此曲而觅得知音,两人自此也成为知音知己,这一段故事也流传千古,而“知音”一词也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纯洁友谊。

    只是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天地之间再无人能听得懂《高山流水》曲中之意,痛失知音,所以伯牙摔琴绝弦,从此终生不弹。

    所以整个曲子既乐曲高妙,体现了胸怀难舒,知音难觅,又有知音不再,孤独寂寥之意。

    当然此时在三楼的这首高山流水又完全不一样,似乎更轻快一些。

    王穿当然也听过不同人不同乐曲所演的这首曲子,却并不如现场来听感受良深。

    但说实话,对于这种曲中意,只可意会不可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