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应对李恪(下) (第1/4页)
养狗知道狗毛病,李二是有远见的,从过往的李二的选人和用人的角度看,李世民看人的眼光是毒辣精准的,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怀疑。他在第二次立太子之时,直言指出李治懦弱,守不住江山,想立“英果类我”的李恪,是长孙无忌等这些新兴贵族力荐,才选择李治为太子。 做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哪个贵族不想自己的主子懦弱些呢? 李恪的失败与其归结为嫡庶之争,不如说是人性的自私,淘汰了更为出色的李恪。 开个玩笑,真要论血统,人家李恪这个庶子,可比李治这个嫡子高贵的多呢。 李治能有一个开元盛世,一多半的功劳归结于李二留下的底子好,贞观之治的果子,恰好在这个时候熟了。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各个方面硕果累累,李二这个栽树的却死了,换来李治这个吃果子的。 李治前期的人才,刘仁愿、刘仁轨、薛仁贵、苏定方、李绩、于志宁等全是在李二时期就冒头的。就连两个大jianian臣许敬宗和李义府,人家一个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另一个是入了李二的法眼,定为太子中书舍人。这两个jianian臣为什么在李二手里做不了坏事?而在李治手下为jianian为恶?还是李治的用人手段差李二太远的缘故。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治之世,每次也只有匆匆百多年的光景。文景之治,便宜了刘彻。康乾之治,便宜了乾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