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唐_第三百八十九章开挂的马大佬(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九章开挂的马大佬(下) (第1/3页)

    随着马周的讲述,秦朗听了一个大概,隋朝《切韵》敢情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当然,他比这个内容多,还有一万字左右的读音标准,这个标准是结合了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编辑成书,所描写的不是某时某地的一个单纯音系,而是该时期语音的综合反映。

    就是这么一个大概的意思,这个时候,是没有官话一说的,比如某个字可能是长安的读音也就是陕西话,也有可能这个字是蜀中读音,也就四川话,反正挺乱的,许多生僻字的读音是多数人读什么音,这个字就读什么音。就这还没有收寻全,才一万出头一点。

    估计后世有些多音字就是这么来的,可坑苦了秦朗这个文科白痴。

    马大佬想做一件什么事情呢?

    他想把许多没有录入这本书的字补录进去,这是一半工作,另外一半,就是这个《切韵》是以读音为主,马大佬突发奇想,还要和《训纂篇》、《说文解字》等结合一下,就是翻开这本书,让他有读音,有单字释义,还想有这这个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来。

    伟大吧?这个玩意儿就是一本《字典》的内容。

    秦朗听的头大,就这个时代的状况,如果他自己做,估计按上一世他的寿数算还有十几年的时间,根本别想做完。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古人不是笨蛋,为什么唐、宋、明一真没有人做这个工作?只因为工作量太大,耗费财、物也大,不敢弄,所以只能小打小闹,发音有韵书,释义有《训纂篇》、《说文解字》之类的书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字典应该算《康熙字典》,那是朝廷支持、康熙支持的情况下,张玉书、陈廷敬等,在明朝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