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节 (第2/6页)
血奋战,没能回家迎接她的出世。 十五年后,她跟母亲来此拜祭他。 他救下的渔民们为他在海边立了一座碑。 谢长晏决定在碑旁行及笄礼。 现在,距离三月初三,还有三天。 就在这时,她听见有人唤道:“十九郎君!十九郎君!” 十九郎是她写游记时的化名,后有部分知情人就会以十九郎君来称呼扮作男子行走的她。 谢长晏扭头,发现一家书铺里,一管事正兴奋地朝她挥手,满脸喜色道:“十九郎君可算来了!” “你是……胡兄的……” “对对对,小的本是公子身边的小厮,叫阿城,托您的福如今做了南境这带书坊的管事。” 谢长晏心道难怪觉得此人面善,竟是当年渭陵渡口初见胡智仁时他身边的那个小厮,当即上前道:“胡兄近日可好?” “公子就在此地等着您呢,您且等等,我已让人去知会他了。” “等我?” 阿城笑得含蓄:“是。听闻十九郎君即将及笄,公子准备了薄礼。” 谢长晏笑了笑:“胡兄总是如此有心。”这两年,她接触最多的外人除了公输蛙,就属胡智仁了。 一开始她坐着巨型马车帮他在运河沿岸招摇,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后来听闻她想写游记,胡智仁鼎力支持,一手包揽了付印售卖。可以说,虽然《朝海暮梧录》确实写得新颖有趣,能卖得如此好,却是胡智仁的功劳。再然后,每当谢长晏脑海中蹦出新想法遇到新难题时,胡智仁总是第一时间帮忙。他有钱有人有能力,最难得的是态度谦和,完全没有施恩的嘴脸,而是一副“你能找我是抬举我”的感激模样,让人如沐春风。 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