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洪流难遏 (第2/5页)
,王禀、卢雄一度以为他杞人忧天。 岳海楼在大鲜卑山西麓所看到赤扈人及西北诸蕃部的形势,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他的担忧:在漠北草原崛起才三四十年的赤扈人,确实要远比以往越人所想象的更加强大啊。 徐怀走回到靠西墙的桌案前,将贴身收藏的大越诸边堪舆图铺开——当世大幅的纸绘地图不便贴身收藏,这幅堪舆图是柳琼儿花了好一番工夫绣于薄绢之上。 当世地理勘测制图非常的粗陋,但河套、阴山、燕山、大鲜卑山、漠北草原、漠南草原、贺兰山等主要地形及方位,还是能在这幅堪舆图上体现出来。 契丹人势力最盛时,控制的地域一度往西延伸到金山(阿尔泰山),地广万里,但其核心区,主要包括两块: 一是大鲜卑山以东以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为腹心的辽河平原,二是大越立朝之前,从中原夺取的燕云十六州,契丹人在此基础上,划定了西京大同府(西京道)、南京析津府(南京道)进行治理,境内蕃汉杂居。 而大鲜卑山以西、西京道(阴山)以北的广袤地域(蒙古高原),乃是契丹人控制有一百多年时间的西北诸蕃部地区。 赤扈人则是西北诸蕃部的一支,曾经是契丹人的附庸蕃族。 岳海楼看到契丹人曾经驰骋无敌的骑兵,在大鲜卑山西麓被赤扈人打得溃不成军,以致不得不利用他们两百年前在大鲜卑山西麓往外扩张前夕所修筑的边墙营砦构筑防御线,这不仅说明契丹人的主力兵力在与赤扈人的交锋中,已经彻底居于下风,同时也说明西北诸蕃部此时应该已经被赤扈人彻底整合,完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