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7节 (第7/8页)
插手。 不过之后的日子,隋玉经常让绿芽儿捎话,让宋娴去城北玩,宋娴一过去,她就领着人下地干活。 水和温度跟上了,六月底的时候,最先种下的棉花吐絮了,隋玉把身上没有正事的仆人都赶下地干活。每天天不亮,大伙儿就挑着担挎着水囊打着哈欠下地摘棉花,等太阳出来了,棉叶晒焦了,棉壳晒硬了,一帮人又挑着装满棉花的筐往回走。 殷婆和翠嫂她们见人回来,端出早就蒸好的包子和晾凉的绿豆粥,饿得饥肠辘辘的人一到家就端碗吃饭,吃饱了往树荫下、墙根下一坐,各拎一筐棉花坐下掰花。 棉花掰下来倒太阳底下晒着,晒干后留出交给官府的四成,剩下的六成绞了棉籽卖给锦绣织布坊。 今年开春后,隋玉又找人买了十亩的荒地,加上她去年买的两亩,这十二亩种的棉花不用给官府交税。剩下的三十五亩棉花是种在隋良和小崽名下的地里,原本跟官府是要四六分成,官府得六成,但棉种是隋玉自己的,不是官府发的,故而是她得六成,交给官府四成。 一匹布大概要用五十斤(汉代斤两)棉线,但一亩地出产的棉花绞去棉籽后,再刨去粮税,自己剩的大概也就六七十斤。 隋玉想了两天,在杜坊主和杜季白再次上门问价时,她开口说:“棉绒一斤二十钱。” “不可能,太贵了。”杜坊主一口否决,“玉掌柜,你要知道,织一匹棉布就要用五十斤的棉线,按你的价,我们要把棉布卖出一千五百钱一匹才能赚钱。你也是去过长安的,长安的绸缎才一千二百钱一匹,贵人能买色泽更好的绸缎,为什么用更贵的价钱来买棉布?” 隋玉狡黠一笑,说:“棉布不卖给当官的人不就成了,你们忘了?商人不能穿绸缎,他们钱财满仓只能穿麻布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