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30节 (第3/8页)
问题,旋即自己给出了答案。 “这句话,不仅阐述了人本身的不同,譬如北方寒冷地区人脸上的血液为了供血取暖,一定比湿热地区的人要用的多,所以面色通常会较红;同时,北方无法农耕只能畜牧,因此那里的人通常也会因为吃rou习惯而变得强壮一些。” “更重要的是,这一方田地养出来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李景隆和朱高煦略微有些费解。 “还有两句话,一句话叫仓禀实而知礼节,另一句话叫穷山恶水出刁民。” “那单一的地理环境举例,有的地方生来就田地肥沃且物产丰富,所以人们才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去思考问题、研究艺术;而有的地方田地贫瘠且物产稀少,所以就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尽一切办法去挣一条命来。这也是为什么通常靠近河海的人,比内陆平原的人,要更加富有冒险精神的原因。” “那么我们接下来,把视角从一个地区,放大到一个国家来看,看看地理环境是如何决定一个国家的精神特质的。” “我们依旧先以华夏文明来举例。” 姜星火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如果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就是黄河流域来看,在春秋以前的时代里,由于种植粮食的能力比较低下,野外没有开垦的田地还有很大部分,所以基于农业而形成的聚居区相对分散、彼此孤立,在各个小的地理单元内交通不便,经济和文化都自成一体.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战国时期,诸侯之间都是以‘城’为单位计算领土的,这便是因为,城内的才是国人,而城外的都是野人。” 朱高煦有些恍然,原来国人和野人,竟是这么来的吗? “那么国人和野人的区别,是怎么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