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6 民间资本 (第4/4页)
份制在古代并不算什么新鲜的玩意,大伙根据掏钱多少,形成了一个类似商会的组织,然后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每年根据股份的多少进行分红,而萧远带来的资料,也不过就是给他们再完善一下罢了。 地主们被逼得从土地上脱出身来,空余出来的大量资金,正好投入到了商业贸易当中,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新区的造船业一下子就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这些土财主,还真是有钱呐,一下子就要买十条大船,要知道新区的民用商船对外销售,可都是高在十万两银子一条的,对内五折优惠。 萧远也鼓励这种商业行为,因为私营的加入,会使得新区的税收增加,哪怕海上贸易也是五十税一,可是架不住数量多啊。 沧洲在各方面都已经稳定了下来,但是这种稳定,是基于沧洲距离新区不远,倾新区之力支撑起来的。 不过民心的问题解决了,沧洲也比较平稳,甚至比满清统治的时期还要平稳,可是问题仍然存在。 就比如新区唯一强硬的政策,三十岁以下的女人放脚,而且不得再裹脚,若是非要裹也成,但是凡是不遵此令的人,将会取消新公民待遇。 这个政策一出,登时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傻眼,裹脚与不裹之间,着实难以选择,因为啥?就因为新公民三个字。 因为,新公民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让人的眼睛有些红,走路都要轻上二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