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5 (第3/4页)
字“淡泊名利”,一个人性情粗疏,写出来的诗便别有意象,这些是穷究词句所比不来的。 偏偏是他的诗作流传出去,还刊印成册,若是流到京城被父亲兄长看见,也不知道父亲会说些什么,袁含之想到此节,夹紧马腹上前:“逸之,我那诗,还是收回来的好。” 秦昭心急着要回去,日头又毒,道上尘土又大,还得宽慰一个呆子,笑一笑道:“这有什么不好,晋地学风不盛,不比山东清河几处世家大族的子弟们扑在科考上,就当是鼓励州县学府的学子们也好。” 袁含之这下怔住了,父亲致力科举制的推广,以此来跟世族抗衡,他是赞同的,这么一想,虽还不好意思,到底好过了许多。 他这么轻易就被秦昭说服,秦昭跟着便一扬鞭子,自己先行一步,把一队人都留在后面,进府的时候门前巷口又排着数不清的车马,一见秦昭骑马回来,守在府门前的各府下人们,赶紧回去禀报主家。 数一数日子,两人又是半个月未曾见了,卫善穿了件薄纱衫儿卧在榻上,手里拿着牙扇,不住扇着扇子,手里捧了冰碗,沁得人掌心发凉,再贴一贴耳根,将要立秋了,天还这么热。 屋里全换了素色,连丫头们身上都换了青纱裙,窗上糊的纱,榻上的薄毯子,床帐地衣俱青色湖色的,卫善看在眼里才有些凉意,又忍不住道:“我肚里这个,必是火性子。” 卫善的脾气不算急的,秦昭更是能忍,仿佛一潭水,深不见底,投下石子也溅不起浪花来,怀了个孩子,人倒燥起来了。 白姑姑听见她说便笑:“公主可不能随口说,肚里的孩子都能听得着,一听见往后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