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沉浸式围观_红楼沉浸式围观 第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楼沉浸式围观 第73节 (第1/8页)

    宝玉对着一套流程很熟,每次家里来客人,他都要被拉出来,客人总是喜欢问他些读书的事儿,再看看他的玉。

    这次也做好准备了,却不想殷庆没照以往其他客人的流程走,而是转头跟老太太说:“老太太,您别嫌弃晚辈说话鲁直,小公子真的是璞玉,需要好好雕琢才行。不知道是读书还是习武,还是二者兼有?”

    老太太一脸发愁:“他身子骨弱,也没让他习武,只读了一些书。”

    “攻读什么经典呢?”

    做学问总要有个方向啊!

    “如今跟着私塾读些杂学。”

    “那也行,”殷庆对老太太说:“杂学学的好了也能成大家,别的不说,我们姑爷就是算术不错才被征召的。小公子喜欢什么杂学?”

    贾宝玉喜欢什么?他喜欢做胭脂,和姐妹们玩耍,这当然不能说。

    贾宝玉只能退而求其次:“如今在读《诗经》。”

    “《诗》啊!这个好啊,认真研读必有收获啊。”

    这本书可是一本春秋时候的外交黑话大全,连孔夫子都说:“不读诗,无以言。”据说春秋时候,外交场合都是吟唱诗歌的,《诗经》收录了不少。多少重大的场合,这些国君使臣在剑拔弩张或者是言笑晏晏中吟唱着诗完成了一次外交,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知所谓虚头巴脑,但是这是一种贵族特有的含蓄,委婉,给予对方体面。也保留了在尔虞我诈下的一层朦胧的和气。

    后来孔夫子重新编纂,更是把这种作用放大了。凡是不会在外交场合吟诗的都会被列国笑话,就连秦国和楚国这种被认为蛮夷的诸侯国也是死命的学诗,盼着在大家讲黑话的时候别弄错了切口。

    直到最后时间来到了战国,大家不讲和气了,也不给对方体面了,自然在会盟的时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