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_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学 (第2/4页)

百姓们对中学一下子就另眼相看起来。如今,范家庄中学已经被老百姓戏称为“翰林院”。

    比起小学毕业只能去做工人,中学毕业生的工作就体面而有前途多了。甚至一些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儒生,年龄二、三十岁了,也吵吵嚷嚷要进入中学进修。

    对于愿意接受思想改造的儒生,李植是表示欢迎的。所以第二批中学生,也就是崇祯十五年春季入学的中学生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三倍,人数达到两千人。这第二批毕业生,将有力地支援山东各地新成立的各种机构。

    现在范家庄中学实行全寄宿制度,每年两批学生,学生从天津和山东的各个小学中直接招生,一年可以培养四千名毕业生。相信要不了多久,懂得公德,坚守公德理念的毕业生就将走上各个政府部门的岗位,改善政府部门的cao守和纪律。

    政府部门中现有的办事人员没有接受过公德教育。这些人以后也要进入中学接受三年公德教育,回炉重造,才回到政府部门工作。

    李植专门参加了这二批学生的毕业典礼。不仅参加了毕业典礼,李植还在学校的礼堂中给三百名优秀毕业生表了讲话。

    “诸位是范家庄中学的优秀毕业生,这次将分配到各府、州、县培养锻炼。以后你们就是我李植的法院院长、警察局长、税务局长甚至地方长官。但我希望你们日日记住的,却不是我李植提拔,培养了你们。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的,是公德心。”

    “私德固然可取,谁给你利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