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文人入军 (第3/4页)
出无数事端来。 前世的时候,王宵猎有一个朋友,是中学政治教师。据他自称,教学成绩无人可比。他曾经问过王宵猎一个问题。我们天天讲要建立和谐社会,诸如此类。但为什么生活中,比如他,教学成绩好,但一切先进奖励等等都要看领导脸色。而且领导可不看你教学成绩,而是看谁给他送礼,谁请领吃饭,谁跟领导有关系。与书上讲的,完全不一样。 当时王宵猎的回答,是他读书还没有读懂。现在想来,这个回答应该是合适的。从中学教师,到各级官员,到国家领导人,不知道隔了多少层。从中学教师的角度,和谐社会等等国家的大政方针,当然是用来教学,自己心中明白,但并不能指导工作和生活。书上学的与现实生活不同,是正常的。但一层一层官僚机构上去,到了政治的顶层,就完全不同了。 客观的说,这是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里面当然有超越了自己的地位的人物,但大多部分都要局限在这个阶层中。新中国建立后,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针对这个阶层的特点,想出来的应对办法。 社会地位决定社会意识,虽然对于个体不一定正确,但对于阶层不会相差太远。社会中有这样地位的社会阶层,就必然会生出这样的社会意识,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 一个社会,需要官员,需要资本家,需要工人,需要农民,需要小业主,需要小资产阶级,需要小知识分子,这都是不可避免存的。既然不可避免,就要承认这些人产生出来的社会意识,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纷繁复杂,社会意识同样如此。 王宵猎前世的时候,社会变化得非常快,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社会意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