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忧勤自惕砺(下) (第2/5页)
何不明示其人姓名,交付有司推问?若确实有之,市易司隐而不言,其罪固不可轻恕,当严惩之。若无实据而妄言,不知陛下包容此人于政事何补?” 赵顼叹了口气,王安石永远都是这样的理直气壮:“王卿可知,这数月来太皇太后和太后在宫中日夜长叹,心忧天下因此而乱。” 王安石的眼神更为严厉。妇寺干政,乃是国中大忌。赵顼在廷对上拿出太皇太后和太后的话来说,换作是平常,王安石都能强硬的给堵回去。但眼下的形势,让他不便抓着此事来发作。 深吸了一口气,他沉声说道:“陛下宣示两宫忧致乱,臣亦忧致乱。诗曰:‘乱之初生,僭始既涵’。臣之所忧,正本于此。陛下试思诗书之言不知可信否?如不可信,历代不当尊而敬之,开设学校以教人,孔子亦不当庙食。如其可信,祸乱之生即源于此。”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的下一句就是‘乱之又生,君子信谗’。王安石直指赵顼轻信谣言,才会致使祸乱,而非关市易务之事。 不等赵顼说话,王安石抬起头,声音转厉,“齐威王三年不治国,一旦烹阿大夫,举国莫敢不以实情禀上,国遂治,兵遂强。僭生乱弱,信生治疆。如此,臣愿陛下熟计之!” 春秋齐威王三年不治国,身边小人环伺。即墨大夫善抚民,却被威王小人日夜以谗言攻之,而阿大夫不安民治政,却买通近臣,日日得到称赞。不过齐威王派人暗访得实情,将阿大夫和身边小人一齐下了大鼎烹死。自此,无人再敢欺瞒于他,而齐国遂兴。 但王安石拿齐威王比拟当今之事,乃是强辩,赵顼也明白,以王安石之材,一件事正说反说他都能找到典故来做证据。只是要看有没有道理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