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二) (第2/5页)
反过身来,用责难的口气问着王舜臣,“怎么不穿身好一点甲胄,有个护心镜,肩膀上多片硬甲,都不至于受伤。” 王舜臣胸腹处还是捆了一圈,但精神看起来旺健得紧。他哈哈笑道:“要射箭哪能穿着硬壳子,一身皮甲已经很碍事了。”接着又不服气的冷哼了两声,“要不是弓正好拉坏了,谁能近到我十步之内?直接就一箭在人脖子上开个洞了。” “都是一路都巡检了,熙河路中能稳压你一头的将校,也就苗授之一人。还像小卒一样站在最前面,日后如何统领大军?” “三哥放心,小弟以后肯定当心。”王舜臣道,“只出动万人不到,就硬从木征手上抢下一块地来。等姚兕过来,谅他也不敢指手画脚的说什么了。” 韩冈叹了口气,要是前日他身在前线,肯定要劝诫王韶的。不过是些去年临洮一役后,从泾原路传来的一些闲言碎语,何须如此提防? 王韶的想法韩冈能够理解,但他的本心却是有些不以为然。这等无谓的面子问题,其实太在意也不好。至于所谓的怕镇不住姚兕姚麟,光凭赵顼通过诏书交到王韶手上的‘便宜行事’四个字,足以将任何敢于违抗军令的将校,砍了脑袋下来示众了。 王韶就是挣一个面子而已! 只是既然王韶已经成功,那也就不用再提。 当王韶领军全数进驻了支流谷地,韩冈在珂诺堡这里加强了防御,又筹措了粮草输送上去。过了两天,姚兕领军到了珂诺堡。休整了一夜,便继续前行。 熙宁五年三月十八日,在河州城下,宋军已经聚集了两万兵马,而面对的敌人接近五万。这等规模的会战,近两年来,只在罗兀城下发生过一次。 随着前方的兵力越聚越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