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608节 (第5/6页)
那些朱厚照了,前世他不学无术,今生他得和这些文人交流啊,只能去读书。 否则别人给他来一句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弄不好是骂他,还当是好话,那不是丢人丢大了。 “将这朱批还给他。他不是说要仁吗?你亲自去,将这个家伙带到审案的现场,让他瞧瞧老百姓是怎么指证那些恶贼的,这两方,要怎么宽仁、怎么厚待,并且要他明白回奏!” “是,微臣遵旨。” 不仅如此,朱厚照在靳贵将要转身的时候说,“等等,你得关照他,叫他好好写。这封回奏的奏疏,朕可以是要公之于天下的。” 御史言官往往会‘重视’自己的名声。 朱厚照不打这些人板子,不削这些人官职,要么就是不理他,憋死这帮喷子,这种是比较轻的,另外一种就是逮住他们的痛点,你要扬名?哪有这么容易,整不好就让你扬丑! 这种事情要看他怎么狡辩。 如果他仍然坚持己见,朱厚照就用老百姓切切实实遭受的苦难,揭露这家伙的沽名钓誉。 如果他又改变主意,那也还会嘲笑他一句:赵括之流。 意思就是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懂得何为国政。 总而言之,朱厚照这些年和这帮人斗也有经验了,那就是不要囿于文字上的缠斗,这是他们擅长的。 而要离开文字,用事实、实践说话。 比较精彩的一件事发生在正德七年。 当时国家一切正常,天子和大臣们也和和睦睦。 结果忽然有个言官上疏,说皇帝让西洋教习教授皇家子嗣有违祖制,而且于礼不合,接着说上一道不得了的影响,并且还讲大明文盛,不仅是朝中有诸多大学士,乡野之间也有很多遗贤,何必求助于几个夷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