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_第10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节 (第6/6页)

    由此可见,这占卜完全不靠谱。

    归来后,他同陆秀夫商议:“土人们对信仰相当狂热,或许,我们应该建一座文庙当学校,兼具祭祀和教学功能。”

    “当地祭祀节庆频繁,以后就让土人搬入文庙祭祀,并在文庙中设立学社,将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土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秀夫欣然道:“如此甚好。”

    他进一步规划道:“等以后人多了,台湾发展起来,还可以再进行扩张。每地建一所文庙作为最高学习场所太学,以下的城镇,再依次设立州学、府学、乡学。”

    郑成功又问:“所教何业?所祀何人?”

    陆秀夫微感讶然,似是未曾想到这居然还有争议:“自然是建孔庙,封孔子,授儒学,拔擢成绩出众者入仕为官。”

    郑成功不是很赞成地说:“孔子可以有,但不能只有孔子。”

    设孔庙,当然是最常规、也最保险的做法。

    但他出生在海外,七岁才归国,成长过程中又面临各国文化的碰撞,从来就不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儒家信徒。

    单纯的建设孔庙,已经不足以适应一个未来终将称霸海上的帝国统治,必须走向多元化。

    台湾是他们的第一个基地,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试点机会。

    一方面,孔子和儒家经典、经史文章,作为宋人立国的思想核心,将会被摆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所有学生的入门课程,进行重点教授。

    土人们近乎如同一张白纸,吸收着一切文明信息,必须好好打磨。

    然而另一方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