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勾栏女儿奋斗记 第17节 (第9/10页)
见那边人群越聚越多,越说越不像话,陶仲宾拍拍桌子,制止道:“我们挣钱就好了,乱扯什么话。要我说,清平县离长安远倒蛮好,平平安安的,挣点小钱过日子。” “我听说因为这个事,多半怕是要定下来了。要不然怎么好料子没了这么多,我就不信因为抓人能把绸缎都抓没了?多半是有人提前买料子囤货等着到时好大赚一笔。”另外有个小船主不服气道: “你们别不信,我从江南那边过来,听万永商行说的,他家跟长安那边不是有关系么,老爷们早就知道了,拿着钱囤货呢,就宰我们这些小商人。” 他这话一出,席上就有几个人心动起来,陶仲宾也有意,只是他为人谨慎,想着再等一等托人去打听一二。 谷博却有些性急,起身坐到了那人边上,和他一起商量着此事是真,要不要一起去江南那里好收料子。 虽然这几位都是商人,可商人里也分大小,像陶仲宾和花德多两人出门都带小厮的,明显就是大商人,家里有些银钱,所以养得起闲人好充场面。 像钱适亮和谷博两个,就节俭得多,衣裳也总是簇新的料子两三件来回穿,并不敢像前头两人那样随意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显然是底气不足,四五人小团体隐隐落在下首,就连时常吃酒,也是陶仲宾出钱得多。 他们那里说的热闹,连带着那钱适亮也按捺不住,掺了两层的股,三人口头先约定好租下这条船来,去江南那边找当地绣娘搜罗绸缎,等着到了手压上一会儿再卖就能大赚一笔,他们就不信,这样简单的手段还能亏? 一场酒席下来,玉娘听了个肚饱,好几人谈成了买卖,就是陶仲宾也有收获,买下了半仓的缎子丝线,预备着通过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