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参谋参谋 (第2/5页)
民,只要有一定的天分,振臂一呼,一样能干这个活儿。因此,有“幕僚”在旁边出出主意,提点一下,就够了。 进入热兵器时代,特别是拿破仑战争以来,军队组织、战争形态都愈来愈复杂,需要愈来愈多的专业人士专事后勤组织、情报搜集和战役策划。这个活,只读过“四书”的“幕僚”可就干不来了。 近现代意义的参谋亟乏,是轩军最大的短板,关卓凡和华尔就此讨论多次,都颇以为忧。 轩军原来的洋教官,英、法、美皆有,军事思想其实是个大杂烩。彼时练兵建军,最大的任务是整顿纪律,教授基本军事技战术,根本顾不上“参谋”两个字。就算想到了这一层,合适的参谋人选也极少。 赴美一年,轩军的军事建设完全“美化”。可是,参谋制度原本就不是美军的强项,美国人自己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呢。因此,仗打完了,轩军参谋制度的建设,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参谋”这个东东,最早是法国人弄出来的。1795年,贝尔蒂埃创立参谋系统。一年后,拿破仑接管军队,将之发扬光大,整出了“总参谋部”。法军打遍欧洲,“参谋”这个玩意,便在欧洲各国落地开花。 其中青出于蓝的,是普鲁士。1806年起,普鲁士就建立了培训中级参谋的系统;1814年,普鲁士正式建立总参谋部和军、师一级的参谋部。 普鲁士后来能够痛扁老师法国,德意志能够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一度还牛气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