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捕风捉影 (第4/7页)
赵母得出来那个结论:儿子领兵打仗是根本不行,这对赵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她出来反对一方面是为了大王着想,一方面为了儿子着想,这样子可以保全自己的儿子。 但此刻的赵国已经打算换下廉颇,根本就没有其他将领领兵,大王拒绝了赵母的建议,还是起用了赵括。最终长平之战爆发,赵国在这一次的战役中一败涂地。 当然在这一次的长平之战中,赵括本人并不是没有一点闪光点,如果给他机会成长,说不定他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代名将。 毕竟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可惜的是赵括他就没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因为长平之战的最后失败是绝对无可挽回。 在他决定接受大王的指派前往边城接替老将廉颇的职位,从而改变廉颇的战斗策略就预示着他的结局是败。 而赵括改变廉颇的战术策略,一方面是想要证明自己比老将强,也因为是赵国大王和权贵们的意愿。 他们并不想着和秦国人相持下去,只想着怎么快速了结,并最终是取得这一次的战斗胜利。 毕竟每一场的战争都是要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是早点结束的话就可以省下很多钱。 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粮食和武器装备,而这一切固然有那些赵国权贵的想法。 但更多是秦国人想着速战速决,发现廉颇龟缩在边城的策略对秦国影响很大。 这样子就无法大量消耗赵国的兵力,从而让赵国保持足够的战力。 秦国就专门去赵国去宣传对持下去对赵国的影响不好。 最终导致赵国权贵们感觉老将廉颇就是投降派。 让赵国的大王放弃了对廉颇的信任与支持。 在赵括接受这一次的主帅后。zWWx.org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