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 (第3/4页)
约听过,在王醴那里。原来,这个架空的大明,是这样齐心,骨子里攒着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才是这个大明,五百年后属强国之列的重要原因吧。 送走卢宕,孟约修定了样稿,便回孟园去,她急于想回去翻翻她的大事记。 孟老爷这时还在上差,孟园里,除仆妇侍女,连四只狗都不在,被王醴带出去浪去了。 孟约回屋关上门,将大事纪取出来细细查阅,但十六国之战,不管正文还是番外,着墨都不是很多。对此,作者曾经说过一句“我不擅长写战场局面”,即使如此,只少少笔墨写出来的,也让身在其中的孟约觉得惊心动魄。 “挺好个人,能不死吗?” “我好像记得,五百年后番外里史学家说过,这场战争原本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伤亡……”孟约沉思许久,才想起一点来,“好像是说如果那位天策上将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走到台前,主持这场战争,那么至少能减少一半伤亡,并将胜局提前锁定。” 但是,怎么可能呢,门阀子弟即使抛却姓名,抛却出身,也仍然不会太轻易得到天子与内阁的信任。即使有骠骑大将军作背书,卢宕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主持这场战争--他太年轻,他资历不够,他无法获取信任,他在军中没有足够威信,这些都是硬伤。 而且…… “如果不是大明与协约国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战局惨烈,死伤过多,导致无人可用。当今天子与内阁诸公绝对不会启用门阀子弟为将领,更别提是主导整个战局的将帅,所以十六国之战后,朝野对门阀的态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