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章 (第3/3页)
,是视野和采光最好的地方,年轻时候的程应禾能待在里面一天不出来。 打开书房的灯,舒适、柔和的光线落在一整面的书墙上,程应禾走到书桌的后面,戴上一副眼镜,询问道:“最近工作什么样?” “挺好的。”程储与他面对面坐下。 “新的对价方式谈妥了吗?” 程储实话实说:“还没有。” 程应禾收起刚才的和蔼,语气严肃道:“什么时候能落地?” 程储沉默了片刻,“签字盖章还需要两个星期,权属转移应该还需要两个月。” “伍敬山言而无信,你就真由得他狮子开口?”程应禾低下头,翻着一个棕色的文件袋,声音有些低,有些冷。 程储将手放在桌面上,没有说什么,他很清楚爷爷骨子里是个商人,不是什么慈祥温和的长辈,今晚的目的一定是定责,不是吃饭。 厚厚的一叠资料摔在程储的面前,程应禾沉声道:“程储,你做事还是太嫩了,还是太年轻。” 面前的资料是嘉程最近的一个超百亿的并购项目,伍敬山的研发公司规模不大,但是研发的项目是国内的独角兽,药品一经上市,市值翻倍。 可是研发公司有好药,有好项目,但是无法量产,精密的生产线需要大型药企的支持。伍敬山力不从心地想要卖掉他的公司,嘉程也有收购的意愿。吸收对方全部的员工和买下所有在研产品是程储作出的让步,谈判的底价也在第三方的公证机构的见证下得到了封存,就此双方签订了意向书。 却因为ada的倒戈,提前泄露重要信息,伍敬山竟然公然毁约。 创新药的生产线建设往往需要三至五年,拿到意向书的那一刻,战略投资总监已经马不停蹄地购买进口机器,盘活产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