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 诗词主题 (第5/6页)
,心中却暗呼侥幸。 他花了不小的代价,请了一位儒者为颜道豪押题,而对于佳节、节气甚至是战事等主题,颜道豪都有儒者亲自指点,写过诗文。 “县考的考题,怎能以战事为主题?参加县考的以少年孩童为多,他们除了每日诵读圣言,谁还参加过战争不成?” 杨林眉头一皱,轻喝道。 作诗写词,一般都是要对其深有感触,才能写出有意境的诗词来。 像徐小岳所作的三首诗文,《咏针》是面对柳元杰和黄家的欺辱,无意中见到街道对面一颗绣花针所感,而《金缕衣》则是身处学堂,有感而发,最后一首雅居诗文,也是以陶时之的雅居为主题所写,情景意境合一。 但是……对于战事,生活在魏沙县的徐小岳,怎么可能会有所感悟? 而且,童生县考中,若是出现这种考生们难以触及的题材,原本有望成为童生的考生,都会败在最后的诗词上。 “杨夫子此言差矣,难道每件事都得亲身经历,才能有所感触?那么多的圣言,就无法给予他们半点触动吗?” “还是说,你们魏沙县的夫子教书育人,只是为了让学堂学子死记硬背,来考取童生之位而已?” “若真是如此,杨夫子,你也太让我失望了,回去后,我会亲自向文院禀告,让文院考虑你是否还具备成为夫子的资格。” 见到杨林着急的模样,陈泽井心中一喜,当即面色严肃,正义凛然的喝道。 “哼,圣言有感?说得倒是轻巧,你在参加童生考试时,若是遇见此等题材,焉能考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