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凤仪 第91节 (第5/6页)
浚也很放在心上,正色问他,“有什么难处告诉朕。” 梁杵道,“此次商会,将有不少夷邦商贾抵达京都,鸿胪寺与礼部的官员恐应酬不暇,臣记得原先御前有一位女官,精通夷语,不若请她坐镇市署,文书可当场翻译,定的单子有疑惑之处也可当场释疑,两厢便捷,您瞧着如何?” 裴浚长指慢慢从眉心抚至鼻梁,来回摩挲了许久, “朕准了。” 也不管李凤宁愿不愿意,一道圣旨下到夷学馆。 这是邦/国大事,她没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凤宁也没想着拒绝,这与上回翻译诗经不同,上次明显是养心殿的内侍“找茬”,想借着机会牵桥搭线,这次可是正经的朝务,凤宁盼着还来不及呢。 到了九月初十这一日,凤宁换上礼部送来的官服,做男装打扮,登车前往商会所在的鼓楼大街。 此次商会规模浩大,又是大晋第一次通商盛举,朝野瞩目。 地点选在皇城之北鼓楼所在的下大街。 大晋创国之初原是选在南京为都,后陈祖靖难之役,将国都迁往上京城,当时的上京城人口并不繁盛,商贾也寥寥无几,为了招揽客商,朝廷在京城各处建了不少廊房,供商贾暂住,起先几年免额,到了第三年方才收些租银。 而鼓楼下大街一处正是廊房聚集之地。 大街两侧各有廊房上千间,远远望去,如整齐铺在脚下的棋局。 下大街左侧紧挨着慈山寺,今日被官府征用做用膳歇息之地,右侧则毗邻积水潭,亦有不少商船从北水关抵达此地,称得上万国梯航,鳞次毕集。 商会上午巳时一刻正式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