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_第三章 名臣之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名臣之后 (第4/5页)

   “沈大人是谁?”

    “沈葆桢沈大人啊……他是你的姑父啊……是他给咱们cao办的喜事啊……”

    林义哲这一惊可非同小可,险些从床上跳了起来。

    沈葆桢!

    清朝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福州船政局的开山之人沈葆桢!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林义哲禁不住轻吟出声。

    这是沈葆桢少年时所作的《咏月》诗。据说原文本是“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颇显自傲。而其舅父兼泰山林则徐在看后则当即提笔,将其改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由“必”而“况”,不过一字之差,诗之意境便已由最初的年轻轻狂一变为谦虚进取,此后沈葆桢科场虽屡试不第,但仍依林公教诲,愈挫愈奋,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高中丁未科二甲进士,恰与另一位晚清名臣李鸿章成了同年,并相交莫逆。

    而时隔二十年后,李鸿章、沈葆桢分任北洋、南洋大臣,同为国之柱石。同治十三年日本入寇台湾,也正是这两位南北洋大臣戮力同心,各自从速调集南洋兵舰13艘与北洋淮军精锐6500人火速援台,才最终得以迫使日本退出台湾,保住了这座宝岛于中华版图之内!

    沈葆桢富才略,重大局,目光高远,创建船政,开发台湾,巩固海防,培养人才,可谓功勋赫赫,而与李鸿章配合默契,于万般艰难险阻中,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则是其一生功业的顶峰!

    沈葆桢对其参与其中的海防事业无限钟情,在1879年临终时口述遗疏,还念念不忘成立中国的铁甲舰队以巩固海防!

    “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