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九章 有名无实的金子山梨花村 (第3/6页)
一百斤稻子能够收七十五斤米,当中的过程非常辛苦,还要看当季的米价。你梨花村又不是产粮大村,只能靠一些小商贩进村收购这些米,梨花村的路又不好走,所以进村的商贩也就更少了。 于是和很多农村一样,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于是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坟多! 别看梨花村穷得叮当响,可是祝南镇的老人在死了以后很多都喜欢把自己的坟放在那里。 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祝南镇上有这么一句话,别看你现在是大老板,可往上数个十几代,没准就是从金子山出来的。 金子山梨花村的历史,丝毫不逊色于仙桃村。 正是因为当年的交通不方便,很多梨花村的人都搬出了金子山,这才有了以后祝南镇的那些村子。 现在年轻人不这样了,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别管住在哪个村子里,一问起您是哪里人,十个里起码有五个会告诉对方自己是金子山的人。 是金子山的,不是梨花村的。 所以他们死后特别愿意把自己埋到金子山去,一是落叶归根,二来金子山这名字吉利,能够给晚辈带来好运。 这坟日积月累的多了起来,结果梨花村就有了一个外号 坟墓村。 这名字要多不吉利有多不吉利。 就算有对金子山产生兴趣,想依托这座山开发的商人一听到梨花村的外号,立刻连连摇头,不来了。 可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