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七章 封禅之议 (第3/4页)
担了,就问你感不感动。 自古唯有套路得人心。 如今长安城的流言也是套路。 舆论先造起来,化主动为被动,以退为进的手段使过后,天子其实已经掌握了更深程度的主动。 新年的第五天,右相许敬宗,河间郡公李义府,大理寺卿段宝玄三人一齐上奏,请天子封禅泰山。 这三人的奏疏,给本已沸腾的朝堂加了一瓢热汤,朝堂炸锅了。 三人的分量都不轻,可以说是股肱之臣,他们的奏疏是一定要呈到李治面前御览的。 李治的反应却很有意思,看到三人奏疏的当天,便下旨严厉斥责他们,并在批复里说自己德才不具,功没于先皇,有何颜面封禅泰山。 最后李治斥责群臣,封禅之事不可再议,就此搁置。 带头上疏的三人顿时熄了火,群臣也果然不敢再提。 但李义府却头铁,满朝文武唯独他未曾收敛,跪在太极宫前声泪俱下,不是认错,而是坚持认为天子应该封禅,砍我的头我也这么说。 太极宫里的李治闻讯后大怒,又一道圣旨严厉斥责。 最后一句,让他滚回家闭门反省,静思己过。 君圣臣贤,感天动地。 ………… 李勣选择了沉默,并严厉告诫李钦载也保持沉默。 万众拥戴,欢天喜地的气氛里,李勣看出了暗藏的凶险。 这种时候若跳出来唱反调,那是跟自己的性命和前程过不去。 谏止是需要智慧和时机的,眼下绝不是好时机。 李钦载果然沉默了,他恢复了昔日纨绔子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