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_第43章 公子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公子郚 (第1/5页)

    刚邑和寿邑毫无悬念地落入秦军手中。虽然陶邑经商的比务农的多,但济水两岸良田万倾,一望无际。失去了刚寿,齐国没有吭声,连象征性的抗议也没有。虽然攻下了两座城池,但却没有什么战斗,也就没有斩获。秦王下令,凡愿定居于新邑的,士皆赐爵一级,刑徒皆得免罪。最终只有数千义渠人难舍故土,愿意回来,其他人都留在陶。——当然,亲营不在此列,他们是随着主官走的。

    客卿灶被委任为陶守,代替魏冉管理陶及周边的事宜。五名行人留一人在陶,负责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事宜。军官中,爵大夫以上的官员除了留任的,其他人全都返回。这样,返回的大军也有将近一万人。

    客卿灶本就是寿人,对这一带十分熟悉,对于如何进行兵员的分配,如何进行区域守备,早有成竹在胸。高级官员一离开,他就立即着手陶邑,包括刚、寿二邑的整顿工作,不错过春天的播种季。他没有急着全面推行秦侓,而是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推行适宜的法律条文。

    陕县的五百刑徒都留了下来,成为客卿灶的亲营。哦,从现在起,客卿灶应该被称为陶守灶。陕县县尉被留下来,晋爵一级为官大夫,委为陶尉;灶的一名幕僚成为陶丞,另外两名幕僚则分别担任刚丞和寿丞。留下的两万多刑徒和五千多义渠人被穿插编组,三分之一留在刚、寿,三分之二留在陶邑。陶这边是齐音,这对cao秦音的秦人构成语言屏障,两边难以沟通,只能让时间消磨掉这一屏障。而留下的义渠人,由于和秦人共同生活了好几个月,对秦音更加熟悉,反而加强了他们和秦人的亲近感,很快就自认为秦人了。

    从陶至刚寿之间,散布着大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