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_第322章 管邑之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管邑之策 (第2/5页)

卒若五卒,择其精华,晓以利害,劝以赏罚,以为精兵。稍稍加之。其老者敬之,其弱小者恤之,必无他也。”

    张禄不知什么时候从厢房出来了,在旁边补充道:“封地五十里,田四五十顷,耕之必得五千户,而况其他,故必募民而后可。当薄赋敛,以召其民以庶之。”

    郑安平道:““既庶矣,又何加焉?”

    张禄曰:“子曰,富之。既富矣,又当教之。”

    小四道:“先生之言何其迂哉!得其民也,便当富之,便当教之,何必先庶而后富,先富而后教!”

    张禄道:“圣人之言故有其次第也。民不庶则不富,理也!不富,则尽力于南亩以为温饱,必不致力于学也!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之谓也。”

    众人虽听不大懂张禄说些什么,但也知道是治国之道,皆道:“郑兄得任管令,先生所学必有所益也。”

    次日,郑安平就得到通知,到魏相府接受任命。粟兄也得到通知,到大梁尉府接受任命。

    经过一番例行的程序,郑安平和粟兄被正式任命为管令和管尉。由于粟兄没有名字,难以称呼,征得粟兄同意,府里的司史决定以粟为名,以管为氏,称为管伯粟,平时不称氏,单叫名时,大家都知道是谁。

    剩下二人陪着他们两处跑,见粟兄被改了名,还老大不愿意,道:“莫不成,尔后得呼管兄?”

    郑安平道:“官呼为管尉,内称为粟尉……”

    管伯粟道:“若吾等兄弟,仍呼粟兄亦可!”

    二人道:“郑兄也不可呼,需呼为郑令,不中听,不中听……”

    郑安平道:“呼吾为郑令,直封到郑矣!当呼管令,内呼为安令!”

    小四道:“何以为官后,所呼皆不类!”

    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