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 汉中 (第4/5页)
引兵伐蜀,南郑复归。十三年,秦败楚丹阳,斩首八万,而得楚汉中,乃合南郑及汉中为汉中郡,治南郑。出褒谷,即入南郑,汉中郡守在焉。道南郑,出金牛道,即蜀郡也。“ 张禄闻言大喜,道:”微公乘,臣焉知!令祖下南郑及蜀,而其道通。今公乘能行祖道,亦孝也!“ 司马靳道:”张卿既知汉中地理,复当何策以通其道?“ 张禄道:”臣愿发南郑之徒,自南而北,与吾相会于道,可乎?“ 司马靳道:”若得秦王兵符,自无虑也。“ 张禄敬礼道:”劳累公乘,心何忍焉!臣当请于王,或当再扰公乘,愿勿辞焉!“ 司马靳道:”若有教令,焉敢辞!两相礼敬而退。走时,司马靳还不忘带着盖聂耍剑。 张禄不敢怠慢,就篝火边,加上些柴,借着闪烁的火光,写了一封书牍,加印封好,交给郑安平,让他明日尽快出谷,交给在郿县留守的王稽。郑安平就留在郿县,协助王稽办事;王稽若有所需,立即归告。 郑安平知道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自然兴高采烈,夜间几乎失眠。天亮后,匆匆吃过早饭,立即踏上栈道,飞奔回斜谷。百里栈道,郑安平用了半天时间跑完,出谷口后稍歇一刻,即往郿县城而来,在馆驿中找到了王稽。 王稽听说张禄要调用南郑的刑徒从南往北对修栈道,虽然也知道是个好办法,不过涉及的手续繁杂,需要惊动太多的人;弄不好,这边栈道都快修到了,那边手续还没办下来。他向郑安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维持现有的计划,不要更改。一旦更改,涉及边远郡县,诸多掣肘! 郑安平鼓励他道,若非别无良策,张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