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信陵君归城 (第2/5页)
于一卒一什一伍真实有多少人,因家而异;什伍之间也未必有上下级关系。民军的真实战斗力,其实是本糊涂账。 后军武卒中,只有中营是稳定的,其他两营都在整编,据说有可能提升为校级;具体的指挥,还要靠信陵君和大梁尉等大佬来定,以张辄和司莽的资历,是指挥不动的,所以也没有叫他们过来。只是派出军使,告知秦人来犯,晋鄙大夫命令要深沟高垒,以为不可犯之势。武卒们自然知道,挖沟筑垒的力气活,自然轮不到自己,那是民军们干的事,自己只是根据情况,据垒防守而已。不过,刚到营中的武卒,其实只有随身的武器,有些连弩也没有带出来,箭则更是剩不下几支。接到命令也无法执行,只是应喏了事。张辄知道这种情况,但却无权开武库,分发兵器;更无权开粮仓,飨士卒。一切都要等信陵君回来再说。 至于民军,他们挖沟筑垒的工具,自然不可能是铁锹,在那个时代不过是一根粗一点的棍子,在家务农时可能还会绑上块骨头、石片,现在只得一切从简。营地旁边有水沟的,可以直接利用水沟湿濡土地,能省点气力;附近没有水沟的,只好分出一半人,各拿容器,盛水浇地,待其松软后再开挖,要费劲不少。 张辄等心怀忐忑,谁也不想呆在府内,除留下几个人值班,剩下的都上了城,远远眺望远方。尘土更大了,但尘土中出现的身影,表示着各营已经在执行掘壕的命令,这种场景也许可以为焦虑的心情提供少许慰藉。 信陵君坚持在援军那里用过晚餐才启程回城。他已经得到仲岳先生的报告,晋鄙大夫的命令他也知道,并转告了大梁尉,大梁尉只不过一笑置之,信陵君也不便催促,索性和大梁尉一样,一副从容不迫的态度,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