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由陕入陶 (第3/5页)
,全县上下都忙乱起来。 客卿灶到达陕县时,正值清晨。他让随行人员跟着县令安排下处,赶紧休息;自己则不顾昼夜兼驶的疲劳,跟着县尉查看四周地形和预定的屯兵之处。县尉的处置非常简单,把三万部队治涧水两岸梯次排开。由于时值初冬,涧水只有很小的溪流从河床中间流过,河床大片裸露,河石遍布。客卿灶很不满意县尉的安排,认为毫无作战意识。 走出谷口,道路在这里分成两支:一支向东,越过一道梁,进入渑池,从那里沿清涧出山进入河洛;一支向南越过一道梁,下山后进入洛水河谷,经宜阳进入河洛。无论是渑池还是宜阳,都是韩国的县境,正当殽函要道,人皆习战。当初秦武王要赴洛阳观九鼎,就是派兵打通宜阳城。宜阳一线的洛水河谷,道路宽阔,有发达的水系可以运输,有利于大兵团作战,但路程要多走不少。而北边清涧水一线,道路狭窄,部队在其中运转不便,数百年前,秦军就是在这里陷入埋伏,被晋军全歼,三名统军元帅被俘;但强在一线直达,轻军快速通过能起到出其不意不效果。客卿灶站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汇处,心里盘算着,决定兵分两路通过这段道路:一军走北道,迅速到达洛阳;两军走南道,从洛水河谷进入洛阳。成功的关键,是迫使韩军让道。 客卿灶让县尉在涧水谷口几处聚邑旁边安立一座大营,自己的幕府就设在这里的聚邑中。县尉感到完全不可思议,哪有安营不依城池,而设在河边的?但又不敢问,只得连声应喏。 看完地形,已是午后时分。客卿灶回到县城,睡了一个午觉,把幕僚们召集到一齐,向他们提出了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