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_第53章 大夫郑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大夫郑朱 (第1/5页)

    和魏国一样,赵国也筑有长城,大体沿着漳水曲折而行,一则防洪,二则防袭。由于是商人,一般会选择走水路,从黄河直下,转入漳水,运货量大,速度好,运输成本小。但使臣入赵多从大道走陆路,旌旗招展,声势浩大,而且远远地就可以报信过去。

    秦为出使准备的礼物有三乘,包括毛皮、鳞甲、丹砂和玉石。使臣和宾相各乘一乘,其余人都步行相随。

    洛阳的对岸也被统称为南阳,为了和宛、邓所在的南阳相区别,洛阳对岸的南阳被称为晋南阳,宛邓所在的南阳被称为楚南阳。除了这两处外,泰山以南,汶水以北的区域也是比较著名的南阳,称为鲁南阳。后来秦统一后设郡,楚南阳设为南阳郡,晋南阳设为河内郡,鲁南阳由于地域过小,没有独立设郡。

    从南阳登岸,秦使一行沿着太行山麓一路向北,穿过卫国的旧都朝歌,就到达漳水岸边。渡过漳水,就进入赵国著名的大都市邺。从邺到邯郸已经不足百里。

    使团宾相行人虎先行进入馆驿,出示节符,说明自己的身份。馆驿自然不敢留难,为他们安排好院落,并指引他们向邺令报到。邺令是赵氏的公子,早已知道秦国使团大张旗鼓而来,惟不知所为何事。见行人虎来报关,即与召见。见面叙礼一打听,原来秦国是来问罪的,正使是秦王的亲子,立即知道事情不小。两个大国之间的交涉自然不是他这个小人物能够干预的。他只能吩咐馆驿,以上卿规格接待秦使,自己派驿吏将秦使来访的事由报告了邯郸。

    由于邯郸是王城和民城分开建筑,两座城内都没有馆驿,邺事实上是邯郸城外的最后一站,虽然距离邯郸还有百里之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