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管邑初成 (第1/5页)
无论如何担心怎么还贷,总算把当前的问题解决了,至于到了年底怎么办?大不了转贷! 不过郑安平还是算了一笔账:如果把百亩收成的一百五十石全拿出来还贷,要近两百亩才够还利息;再拿百亩还本金,大约十年还完,自己每年还能落下一百亩。虽然艰苦,到底不是没有希望。 运送原木的费用由大梁支付,随车而至的,是第一批木工。木料和木工要分三批运送,这一批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来了是要住下的。所以在曹包四处奔忙筹钱粮时,郑安平等人则在城内征用房屋。幸亏有鲁先生居中调停,知道哪些人是高级技工,哪些人只是打杂的,各有各的待遇,没有闹笑话。由于管邑内多有逆旅,这还不是什么难事。 最困难的是如何安置那二百刑徒!他们必须集中安置,以方便看守。但管邑城中没有能住下二百人的大院。最终商讨出的结果是,分开两处安置,一处由随行的士卒看守,另一处则由郑安平等四人看守,算是勉强解决。然后就是征用房屋,把平民的住宅改造成适合关押囚犯的牢房。 几天后,人员到齐,郑安平他们的苦日子开始了。管理刑徒成为全部工作的核心。早上要为他们准备早餐,晚上准备晚餐。华阳运来的粟米要入库。早餐后,把刑徒集中起来,押往工地;晚上再押送回来吃晚餐。晚上不得休息,两人一班轮流当看守。想着这样的生活要持续三个月,他们连死的心都有了。最后,五人相互打气,想着办法。晚上看守的工作由四名武卒负担,白天看守工地就由曹包负责。 不过也有好消息。看守告诉他们,除看守外,木工和刑徒的饮食标准最低是每人每天五升,而不是一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