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三百七十一章 赵桓的脑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一章 赵桓的脑补 (第4/5页)

可是赵桓的老师,十几年朝夕相伴,不离不弃的铁杆。

    耿延禧本人与赵桓也熟悉的很。

    对比徽宗对蔡京的几个儿子的惯例,耿延禧事实上不需要这么拼命的,也能轻松的跃居高位。但耿南仲不是蔡京啊,这人还是很在意自己的‘一世清名’的。

    如何愿意叫儿子这般得来富贵?

    那耿延禧要想当高官,必然是要立下真功劳的。这随着康王出使金营,在耿南仲眼中就是一个捷径。

    因为赵构奉命北去的时候,宋廷君臣都还对宋金议和保有很大的希望的。

    耿延禧随赵构向北,看似有风险,金人都不知道扣了多少宋室的使臣了,但收益高啊。最主要的是,耿延禧身后有个老爹在,只要宋金议和了,耿南仲还能要不会自己的儿子么?

    就是当初赵构说话,那也是‘深入不测虏廷,未有还期’,而不觉得真有生死性命之忧虑。

    耿延禧领命之后,赵桓还特意把耿南仲召入宫中,对他说:“康王要求卿之子为官属,他不辞而往,朕甚嘉之。”

    耿南仲对说:“臣只有此子,国家艰难之时,岂敢辞?”

    赵桓则继续劝说:“不如宣来奏事如何?”

    耿南仲直言谢绝,说:“康王既往,而臣子独宣,无此理也。”

    然而等到耿南仲从内殿退出,路上,就内侍跑来交给他一份御笔:耿延禧速宣回奏事。

    赵桓这是真把选择权教给了耿南仲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