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 (第2/6页)
芝龙主动提出的,他就很有必要报以希望了。 人总是要有希望的嘛,一丁点希望都没有,他还活着干甚? 有点吃惊的看着杨维垣,阮大铖没想到,他竟然看的那么远。这么一来,眼下这金陵城内的报社对他而言反倒是一个跳板了。 “斗枢目光长远,愚兄实是不及。只是……”阮大铖心里却不完全认可杨维垣的话,不是因为杨维垣的言语里隐藏着太过炙热的功利之心,他也一样功利心中,不然何以落得如此的下场呢?而是杨维垣的言辞中全把自己作为一个舆论的主导人,社会舆论的执掌人,这就不对了。 掌旗的人不是他。他顶多是一个舵手,船要往哪儿开,是要听船长的。 “斗枢莫太过心急,忘了李卓吾之事。” 李卓吾就是李贽,挺悲剧的一人。他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不大么?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然而冒“天下”之大不韪者,终究是没得好的。 所以阮大铖认为,不管郑家的“天下”会不会‘不因言获罪’,那办报纸和做学问一样,都要有一个前提。 ——把自己头顶的那片天的意志化作的不可逾越的牢笼! 这样虽然不是极端的自由,但也更安全了不是?把外头野兽和危险都(笼子)隔开了。 李贽就是因为逾越了这个牢笼,违背了‘大明天下’的意志,这才不得善终的。杨维垣是打算做第二个李贽么? 杨维垣脸上的畅意为之一敛,下意识的心头就一阵怕。自己还没真发达呢,怎么就得意忘形了? 郑芝龙要是知道了阮大铖的心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