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第2/4页)
”,而在“地方”——皇商。 只有曾择没有选择油水丰厚的内务府,而继续留在了赵构的身边。随着监军的差事被赵构全面叫停,这宫里的内侍,前程可是很有限的。 位高权重的内侍都在内务府呢,可他们位高权重的同时,也离皇帝有些远了。离皇帝近的内侍呢,就像现在的曾择,顶着东头供奉官的帽子提领福宁殿使,也就是福宁殿的太监总管。 这已经是到了顶峰了。 再要往上走,那就只能转去内务府。 与先前赵宋控制宦官的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把宦官从宫内向宫外的转出途径,从武官体系变成了内务府。 先前时候的宦官,走到东头供奉官这一层次后,想要继续向前,就只能接受掌管枢密院的枢密长官的管辖的,而赵宋的枢密长官,多为文官(也有少数武官)。 这宦官始终就在文官集团的压制之下的。 现在是转入内务府,那就更被压制了。 “今天都是哪儿的折子啊?”赵构站在殿门前,长吸了一口气,凉凉的空气进入肺腑,登时叫他精神一震。 这就是当皇帝的无奈啊。 除非你想当昏君,不想当昏君庸主,眼下的工作那就是每天都必须经历的。 天下那么大,有资格向赵构递折子的人,没有五百也有三百。所以,天天都有折子飞到御前。而且那还多是有重要的事情。 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历史上满清的请安折子,那是断然不可能有的。 国家力量不是这么浪费的,他赵构的精力也不是这么浪费的。 递折子,那就是有要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