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与不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与不幸 (第2/6页)

时候,还是火炮刚刚成为了战场上毫无争议的主导者的时候。石质炮弹都能够轻易打破城墙,金属炮弹则可以穿透碉堡间的护墙,这样的破坏力使高耸的城堡一触即溃——它们那坚不可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从那时开始,为了避开火炮的弹道,城堡设计师渐渐废弃了高大坚固的护墙与直入云霄的塔楼,转而将军事建筑设计得更为贴近地表,使它们隐蔽在土地中。这种复杂的建筑技术中融入了严格的几何学——城堡中所有的侧部防御工事基本都由梯形和三角形构成。

    梯形是指上下高度,棱堡低矮就不能阻挡敌人了吗,那只需要把棱堡前一段距离的土砂彻底清理了,挖一个坑,从坑底望坑外,这高度可不就又回来了?三角形构成是尖角向外,不在正面留下垂直角度的受打击面。

    二么,就是厚。再差的棱堡壁厚也没有少过三尺的,通州城外的这几座棱堡,郑芝龙这里都有详尽的信息,壁厚四尺五到五尺之间。加之土护墙对炮弹的抗性可比石头厉害多了,这乍然一听很可笑,但却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

    人家是以柔克刚,而非是跟炮弹硬碰硬。

    所以,别看郑军的火炮打的很欢快,实质上却对棱堡根本没鸟用。

    能叫棱堡里的敌人感受到威胁的还是那一条条不断掘土向前的之字形战壕。

    郑芝龙记得欧洲历史上有一个叫沃邦的法军元帅,那是一个建筑天才,无论是棱堡设计建造,还是他去进攻棱堡,都效果显著。甚至还搞出了一个针对棱堡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