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cao戈,相煎何急? (第3/4页)
在人就守在这儿呢。 从燕王府里出来,秦桧又去了太学。 北宋的太学生可是一支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啊。想想被陈东搞得灰头土脸的蔡京等人。 而且多是年轻人,心头的热血尚未彻底的冷去,哪怕再被世俗影响,在赵构的眼中也是属于有理想有抱负有节cao有责任心的四有新人。 哪怕那太学生运动的背后有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太学生几乎没有真正的贫家寒门子弟,要知道宋徽宗可是废除过科举的,转而以升贡取士,使得太学成为了入仕最重要的途径。现在虽然已经从那个时代走了过来,可太学生的含金量依旧高大上。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看看他们直接和间接的籍贯、同舍、同科、同乡、朋友、亲戚之谊,那就是赵宋的“士林”啊。 所以,不要小看了这些人,更别觉得他们的发言是完全出自公心的。 这就像是近现代历史上一次次学朝运动的发起者,真就是一个个的“热血青年”吗?真就是一个个的爱国赤子吗?说笑了不是。 但他们总比那些个官员们要好一些。 赵构对他们很是看重。 何况太学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岂能真的没人才?赵不试就是太学出身。 当然,现如今的太学已经远没有鼎盛时期人多了。别说三四千人了,就是一半都可能不够,内里据说还有不少是从应天府过来的国子监生。 宋初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推行新政(庆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