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 (第5/6页)

关这一亩三分地里,满清连八旗带绿旗兵,拢共也就五千人。关口的火炮也多有被拖走,他们如何会是三万郑军陆师的对手?

    “派人转告施富,让夹板船上前。给我把宁海城的大炮给抹平了。”

    郑鸿逵很霸道的带领船只直行到了宁海城外,宁海城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老龙头所在。是山海关最东面靠海的一座小城。

    规模浩大的山海关,名是一关,实则却有前后左右七城之多。从东面的渤海湾直达西面的角山,依山襟海,以长城为主线,以关城为中心,包括诸多卫城、关隘,几十座城台、敌台、烽火台等,是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群。

    宁海城往西就是南翼城,再往西是四方形的山海关关城,关城南北各有东西罗城,你完全可以把后者看做是山海关关城的外城。城北还有威远城,一个不大的堡垒,立在欢喜岭上。

    在宁海城与南翼城之间还有哨城两座。

    所谓哨城,就是指城外的独立小堡垒。

    而山海关的关城再往西就是北翼城和角山关,乃至更朝西去的玉道关、滥水关,郑鸿逵都不在意的。

    因为他没必要在意那些个。他有不准备分兵去夺那些地方,他只要把关城拿下了,把这的鞑子二鞑子通通收拾了,一切不就齐全了吗?

    而在滨海的宁海城之南,那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一个现下里已经给废弃的码头,就曾是辽军海运粮秣的一个点。

    现在郑鸿逵也看中了这,准备把它作为大军登陆的码头。而只要把宁海城头的几门火炮给一扫而光,那鞑子就是在宁海城囤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