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7 (第3/4页)
的秋妃是同一个地方。”裴老师谦和地说。 “可是,我们吃惊的是,山西也有一个华山畿。我们那里一个大作家,曾经到江洲华山畿寻根。” “这是我知道,这两个华山畿的百姓,在历史上的确是同宗同族。黄天厚地,天旱日久,黄土高坡的难民流离辗转到了江洲,见这里景象类似于老家的景象,就定居了下来……” “为了缘分,来来来,大家干了这杯……” “干杯!干杯!” 酒过三巡,大家谈兴正浓。 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的罗市长,精神难得这么好。 她的确十分想知道江洲钨矿的事。 “在秋妃的朝代,大将军与当时的江洲知府,曾经举全郡财力,开挖过钨矿。在当时的民间,曾有一段歌谣,就是反映江洲钨钢刀的威名的……” 在裴老师所有的讲课里,似乎从来没有这么成功的讲解,他对于光洲每朝代的历史,能够精确到每年的每月,而历史人物,他能说出人家的星座,重兵、财税、丰收或灾年情况,这么说吧,他就江洲历朝历代的百科全书。 他惊人的记忆力与深入浅出、栩栩如生的讲解,让在座的人数次拍手鼓掌。 罗市长,长长地出了口气,有了裴老师,以及或者更多的裴老师,胸中有家乡,有情怀的人,何愁为眼前的困难望而却步。 第二天行政例会。 结束后,罗市长在方寸小纸条上写了裴湘繁的名字,电话号码,然后给她的秘书说:把这个人的个人资料给我准备好。 秘书是个快40岁的人,看到裴湘繁的名字说:“啊,裴老师,他是我们江洲唯一的一个教授级待遇的特级教师,待遇相当于大学里的正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