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_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 (第1/4页)

    徐杰其实也知道,许多已经没有门第的读书家庭,大多是这般的情况,真要拜师上学堂,当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胡家还能留下一些书籍,已然就是不错的了。

    孩童读书,启蒙为重。却是这个时代并未有真正的启蒙读物,论语已然就是启蒙的基础了,其实也无形之中提高了读书的门槛。

    书,便是文化传承。一个文化最早的传承,其实就来自于故事,一个民族流传的故事,就代表了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就代表了这个民族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如何的道德观念体系。

    启蒙之物,徐杰脑中有一个《三字经》,其中主要就是以故事为文化之榜样,兼以许多常识为辅助。孝义的道理,谦让友爱的美德,民族文化的认同,华夏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南宋开始成文,历朝历代都以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补充。大华朝起,宋已然没有了。

    三字经之所以能成为蒙学之物,就是因为三字经道理简单,字面之意,并不需要再进行发散。比《论语》之类好学太多,也并不存在论语之中比较深的逻辑思维与辩证的哲学道理。

    只是在徐杰看来,《三字经》其实有一个缺陷,《三字经》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唯独却少了一个东西,那便是勇武。《三字经》里既没有那些将帅打仗的故事,封狼居胥、马踏燕山,也没有士卒奋战的事故。常识里,没有健马战车,也没有铁盔弓弩,更没有刀兵血腥。

    唯有简单说了一句“古六艺,今不具”。却也从来没有劝人勇武的话语。这在徐杰看来,便是极大的缺陷,一个民族,怎么能不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