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大学生_分卷阅读1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9 (第4/4页)

体更是采访问这是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

    而当其他商家嗅到商机时,陈近山连夜赶工出来的衣服已经度过海关到了香港的商店。

    他这次完全占据着主动权,所以跟商店达成协议——每件衣服商店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而且得保证八百块的底线价格。

    陈近山加工的一千件大衣供不应求,甚至于有在鹏城的大陆居民前去香港,想要购买这么一件衣服。

    第一批货出厂后陈近山就是托关系贷款又是购进原材料进行第二批成衣制作,所以当放在香港的大衣脱销时,在鹏城的商店里出现了乳白色的长款毛呢大衣。

    这次,陈近山将价格定位在八百块,而这家商店就是他趁着年前有人转手盘下来的,位置虽然不好,但是整个新年期间车水马龙,很是热闹。

    服装店只出售一款衣服,这是闻所未闻的,就算是国外的那些大品牌在香港、在鹏城、在羊城的专卖店里也都有系列产品。

    可陈近山的这家远贸服装店,还就不走寻常路。

    “……我一共三次加工出货,你也知道的,虽说我注册了商标,可是用处不是很大,我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仿制版,而且价钱也被拉了下去,所以这款衣服大概是很难再卖这么好的价钱了。”

    这个道理简凌自然明白,国人的仿制能力那是一等一的高,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大家的书画作品、陶瓷工艺都是重灾区,有的是因为喜好,有的原因就简单多了——利益。

    既然有利可图,那么这衣服自然会成为其他厂家竞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